「改寫」中消失的弓刀

2016-11-21 15:45聯合報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張雅惠撰寫

雪景示意圖,非當事人,Ingimage授權
雪景示意圖,非當事人,Ingimage授權

「改寫」可視為作文的入門手法,即在現有文章的立意上加以改編,予其新意,同時也測試同學的閱讀、組織與創造思考的能力。然而,如何「改寫」才是成功的作品?

我們可以從教育部對「改寫」的定義來思考:「改寫是提供一篇文章,讓學生改變其形式或某些內容,以寫成與原作關係密切而又互不相同之作的一種命題方式。因為這種方式,除了可提供題材資料,使學生有所依據外,更可藉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創作力。」換句話說,「改寫」如同舊瓶新裝,也就是保留文章的精神,賦予文章新的骨血。而所謂的「改」,是指多方面的:

以教育部的範例試題為例:「將盧綸〈塞下曲〉一詩改寫為一篇語體文」,原詩為: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而改寫的範文如下:

刺骨的寒風凜冽地吹著,大雪紛飛,沒有月亮的晚上,該是銀白色的大地卻是一片漆黑。夜已深沉,士兵們都已入睡,整個營區森嚴寂靜,只有巡哨官兵的步履及報時的金柝聲,在寂冷的空氣中迴盪著。

此例是屬於「改體裁」,也讓我們看見,「改寫」並非亦步亦趨的翻譯,因為這篇文章在詩詞的意境中,創造出原詩動態描寫以外的靜態呈現。略去了「弓刀」,而「黑」、「雪」、「夜」的要素依然存在,只是詩的動和文章的靜形成巧妙的對比,便產生一篇在原作品的基礎上,增添新創意的改寫佳作!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