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書提問 訓練思辨力

2016-10-17 15:07聯合報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鄭慈瑤撰寫
b1017
示意圖,非當事人,Ingimage授權

維吉尼亞.吳爾芙《普通讀者》寫道:「他們能把在我們心靈深處翻騰的模糊想法加以照亮並固定成形。但是,只有在我們帶著在自己的閱讀過程中實實在在碰到的問題和意見去向他們討教,他們才能對我們有所幫助。」意即,閱讀過程能夠體現或強化我們內心的一些想法,閱讀一本書的時候,讀著讀著在腦袋中,對於書本內容產生各種問號,這是最初的碰撞,也是「思辨」即將展開。以看新聞為例,大多數人將事件視為一種現象,通常不會深入思考,但如果能從事件提問,從提問中再獲取更高層次的想法,那便是「思辨力」的展現了;而閱讀,便是思辨力最好的訓練方式。

「如果我們只是聚集在他們權威的陰影之下,像溫順的羊群一樣躺在樹蔭下,他們對我們是無能為力的。而只有當他們的評判與我們的相互衝突並戰勝了這種衝突時,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他們的評判。」同樣出於維吉尼亞.吳爾芙《普通讀者》的這段話,顯示思辨能力並不容易培養,容易流於潛在的「意識」,甚至是大家普遍認為的「集體意識」,如同上述的引文,若沒有思辨的習慣,就只是被動的被灌輸書中的意識。

那要如何提升思辨能力呢?首先是「發現和提出問題」,接著是「從生活著手」,最後要「不斷辯證」。從書中發現問題後,你必須試著自己回答這個問題,剛開始培養思辨力時,提出的問題可以先從自己的生活著手,以產生連結、增強共鳴。之後,可以找人討論、和三五好友組讀書會開書單深入探究、或者獨自寫作,嘗試以有根據、有條理、有邏輯的論述方式來回答問題。

思辨的訓練,並非為了絕對的非黑即白,也不是為了找出一套標準答案;每一本書都像一扇窗或一扇門,你推開門窗走了進去,這本書將帶你通往哪裡,是你自己能做的決定,看你要花多少時間來評價它、與它對話、不斷碰撞與思考,唯有這樣重複著懷疑、證明、推翻、再證,一而再的思辨過程中,價值觀便建立了。

Tagged